隨著新冠疫情爆發,全球科技股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繁榮。 一切可謂歎為觀止!許多公司在短短的幾個月裡就實現了十年的收益。 但這其中有一個明顯的例外情況——中國。
鑒於這個亞洲最大經濟體此前的高速增長以及其目前在發展週期中的地位,當下的情況尤其令人驚訝。 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百度、騰訊的股價幾乎平均下跌了 40-50%,遠不及美國的 Alphabet、亚马逊和 Facebook。 儘管這一切看上去令人震驚,但其背後實際有跡可循,且理由十足充分。
那麼,這究竟是中國股市的末日,還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入市好機會? 我們手中沒有預知未來的水晶球,無法確切說出價格將走向何方。 但我們能做的是:研究近期下滑背後的原因,並評估中國科技領域未來的前景。
這背後究竟有什麼故事呢?
中國當局對大型科技公司的警惕由來已久,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 碰巧在疫情出現之際,監管機構決定打擊這個曾經隨心所欲的行業。 其矛頭著要是針對阿里巴巴 CEO 馬雲:螞蟻金服的 IPO 被取消,這家電商巨頭被處以 28 億美元的反壟斷罰款, 導致阿里的股價跳水近 70%,並引發了中國科技股的連鎖反應,紛紛開始下跌,目前還未看到觸底跡象。
但實際操作上,這一打擊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中共方面一直在逐步採取立法行動對大型數據持有者進行管控:從 2017 年頒布《網絡安全法》開始, 緊隨其後的是《數據安全法》(2021 年頒布)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法》(也于 2021 年頒布)。 現在,政府擁有了其保護性法律框架,可能意味著打擊即將進入尾聲。 如果這些企業都與監管機構合作,那麼,阿里、百度和騰訊的股價可能已經消化了大部分損失。
那為什麼呢?
中國政府發起「監管攻勢」的原因其實很簡單。 當今,數據被視為是新的黃金,沒有人比中國當局更強烈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們最近將數據列為「生產要素」,與社會主義經濟政策的傳統因素(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同列一席,相提並論。
因此,大型數據持有者在美國證交所肯定會令當局感到不滿,因為當地機關機構可能會要求這些企業分享其寶貴數據。 過去幾年來,中國科技精英紛紛在香港進行了二次上市,這種情況並非巧合。 一段時間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在鼓勵企業轉移至當局影響力覆蓋範圍內的交易所,尋求在上海建立自己的「科創板(Star Market)」,以抗衡納斯達克指數。
因此,「滴滴出行」(未再次上市)在 IPO 後收到了嚴重打擊,有關部門因其涉嫌數據洩露,將其應用程式從國內應用商店中下架。 由於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已經在恆生指數上市,可能會重獲監管機構信任,並收復部分損失。
一切何時能夠結束?
事實是——無人確切知曉。 儘管就監管問題而言,似乎柳暗花明又一村,但當前的宏觀經濟環境讓人很難準確判斷何時能恢復增長。 除了房地產危機,全球高通脹也對中國的主要出口商造成了損失。 這對阿里巴巴來說可能是個持續存在的問題,但值得慶幸的是,騰訊和百度的業務基本沒有受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影響。
不過,撇開相對次要的問題不談,對整個中國科技行業來說,無疑還是有很多積極因素。 首先,作為中國大企業,其未來基本可以明確,在最近遭遇如此沈重打擊之後,其下跌空間已經所剩無幾。 客觀來說,截至撰文時,阿里巴巴股價下跌了 58%,百度和騰訊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分別下跌了 32% 和 39%。 加上這些企業都在某種程度上在東南亞快速發展國家中佔據一席之地,其市值未來十年很可能將有望達到美國亞馬遜、Alphabet 和 Facebook 的水平,而其目前的價格完全是「白菜價」!
有沒有和「大老虎」共舞的方法?
交易總有風險,尤其在中國。 其中的變數太多,包括政治因素和其他因素,因此短期內無法押注于個股。 至於槓桿,更是想都別想! 拋開所有這些因素不談,每位認真進行交易的投資者都應該將投資組合中的一部分投資與這個亞洲強國。
雖然短期風險真實存在(而且完全不可預測),但未來十年裡,中國的科技巨頭實現業務倍增幾乎是「板上釘釘」。 因此,即便厭惡風險,至少也應該以某種形式、慎重衡量後,進行長期非槓桿投資,尤其是在當前價格水平下。
您可以使用 Libertex Portfolio 帳戶購買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的個股,或透過安碩中國大型股 ETF(iShares China Large-Cap ETF)購買一籃子中國科技股 —— 一切只要動動手指即可完成操作。 最重要的是,Libertex Portfolio 帳戶交易不收取任何投資手續費,也就是說,您可獲得的潛在利潤將會更高。 想要了解更多資訊或註冊帳戶,敬請訪問 http://www.libertex.org/invest